駱駝的生理機制是當前人們感興趣的問題。雖然駱駝會反芻,但其少數解剖特征與真正的反芻動物有區別。成年駝上頜有兩個切齒;駱駝缺少瓣胃,而反芻動物的第三胃分開,并且是胃內水分重吸收的部位;駱駝無膽囊,且蹄已退化成爪樣腳趾,突出于肉墊之外。
在所有動物中駱駝是水的轉換量極低的動物,并且它可以調整結腸水和鹽的吸收量及腎的排泄量。駱駝不需要通過出汗去降低體溫,因此保存了水分。駱駝的體溫可以由凌晨的34℃增至午后的41℃以上。因為駱駝在白晝儲存其熱量,而到傍晚通過傳導和對流散熱而逐漸使體溫降低下來。失水的駱駝會降低其代謝率,這樣也可保存水分。與此同時,還能從行為上來適應,這主要表現為盡量減少太陽輻射的表面積和節制在白晝炎熱的活動。
駱駝還會更換被毛,冬季為絨毛,夏季換為柔滑發亮有反射的駝毛。赤道的駱駝不脫毛,整年保持平滑而有反射的被毛。駝峰不是儲水囊,也不是只能儲存能量,其重要用途是集中體脂肪,而使皮下基本無脂肪,因而對于較冷的環境能有效地控制降溫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