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全國兩會圓滿落下帷幕。從“聽到心里”到“寫在紙面”再到“落在實處”,這場“春天的盛會”讓民心與黨心同頻、民意與國策共鳴。中國式現代化,民生為大。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貫徹兩會精神,涵養愛民之心,厚植憂民之情,常行利民之舉,以實際行動繪就“人民至上”新圖景。
讀懂根植人民的初心,以“聞其饑寒為之哀,見其勞苦為之悲”的愛民之心,站穩“同呼吸、共命運、心連心”的人民立場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,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,推動更多資金資源“投資于人”、服務于民生。“投資于人”一詞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,生動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更彰顯了百年大黨不變的初心使命。“一個都不能少”的莊嚴承諾,“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”的奮斗圖景,中國共產黨始終在與人民的雙向奔赴中汲取力量。“初心易得,始終難守。”新征程上,廣大黨員干部要站穩人民立場,正確回答“我是誰”“為了誰”“依靠誰”這幾個根本性問題,堅定理想信念,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。始終不忘初心使命,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,永遠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至高位置,追求“我將無我、不負人民”的境界,做心系群眾的“人民勤務員”。
讀懂服務人民的溫度,以“衙齋臥聽蕭蕭竹,疑是民間疾苦聲”的憂民之情,走好“聽民意、問民需、聚民智”的群眾路線。“社區規模有多大?改造得怎么樣?加裝電梯普遍吧?老百姓意愿強嗎?”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,對社區的事問得十分細致。問答之間,深刻體現了黨和人民濃濃的“魚水情”。“上之為政,得下之情則治,不得下之情則亂。”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基層、深入群眾,堅持眼向下觀、腿往外邁,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,決不能浮在面上、走馬觀花,要真正了解到群眾對民生問題的真實想法,既要“身入”基層,更要“心到”基層,這樣才能聽到實話、察到實情。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,在“以民為師”中汲取群眾智慧,在“問計于民”中感悟民情冷暖,以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感,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,切實把暖民心、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。
讀懂造福人民的擔當,以“日拱一卒無有盡,功不唐捐終入海”的利民之舉,擦亮“紓民困、解民憂、暖民心”的公仆形象。從穩步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,到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,再到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……全國兩會始終聚焦百姓關心、直接、現實的利益問題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在加強基礎性、普惠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。“治國有常,利民為本。”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把人民安居樂業、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認真落實黨中央惠民政策,堅持“干”字當頭,攻堅克難、履職盡責,堅決扛起躬身為民的責任擔當、積極主動作為,讓群眾“盼的事”成為手中“干的事”。要樹立造福人民的政績觀,不慕虛榮、不務虛功、不圖虛名,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,把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、幸福不幸福作為檢驗實干成效的標準,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,將利民之舉做深、做細、做實,讓民生福祉落地生根。
來源:共產黨員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