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加粉VS先加水到底有什么差別呢
沖調時先加粉或者先加水,只是換了一下順序,難道就有很大的差異?
有個同行評測中心在相同的條件下做了個實驗(同一溫度、同樣比例、同一罐奶粉、同一位操作人員),僅僅是加水和加粉的順序不同,分別沖調兩次奶粉:
方式1—加水入粉(左),方式2—加粉入水(右)
未經搖勻前,即可看到奶液含量的差異:
不難看出,僅僅是順序不同,兩種方式下得到的奶液量相差甚遠,這是因為水量≠奶粉+水!即水量≠奶量!
方式1中,先加奶粉提前占據了奶瓶容量,再加水到指定刻度時,實際水量<罐體規定水量;
方式2中,先加水,后加粉,沖出來的奶量顯然比方式1多,這是因為兩次實際加水量不一樣。
那溶解性會有差異嗎?我們分別將沖好的奶液靜置幾秒倒出,輕搖助溶后再倒出奶液,觀察兩種方式下奶粉溶解的差異:
可見,不管是否輕搖助溶,也無論溶解時間是否有差異,先加水的方式總是比先加粉的方式溶解得更快、更好。
這是因為先加水,而后加入的每一勺粉在下沉的過程中都能與水充分結合,有助于奶粉分散開;先加粉則所有粉都堆疊在一起,再加水也不易與其充分接觸。
這些差異背后,對人體有什么影響嗎?
沖調不當很可能對人體吸收奶粉成分有影響!
只是順序不同而已,卻能造成濃度和溶解性的差異,這對人體又有什么影響呢?
首先,如果充分溶解了,那先加粉,后加水(水量減少)的方式,相當于增加了奶液的濃度!而奶粉沖調過濃主要有以下4大危害:
1.影響腎臟健康
礦物質元素攝入超標,比如鈣、鎂等礦物質含量過高,容易在體內形成結石;
血鈉含量過高,不僅會加重腎臟負擔,還會影響鈣吸收;
攝入過量蛋白質(水分也少),會增加患氮質血癥的風險。
2.影響消化吸收
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,從而出現排便困難的問題;
也可能因為本身腸胃功能較弱,導致其營養吸收不足,從而出現拉肚子、體重不增長等問題,增加了罹患消化道疾病的風險,比如出現“腸壞死”的情況。
3.過度喂養
喝鈉含量高的奶液容易導致口渴,而不少人以為自己又餓了,從而造成過度攝入,容易導致營養過剩,形成肥胖,影響身體健康。
4.影響水分攝入
尤其是三歲以上6歲以下的小朋友平常有喝奶習慣,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,奶粉沖調過濃,攝入的水分會減少;但奶粉沖調過濃會增加飽腹感,喝水量也就下降了,間接增加了腎臟負擔,也不利于小朋友身體健康。
其次,如果未充分溶解,奶瓶底部還有大量團塊,奶液就相當于被稀釋了,那么喝下去的奶液就是營養密度不夠的,是無法滿足寶寶營養需求的,嚴重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,從而出現發育遲緩、個子矮小的情況。
綜上所述,先加水的沖調結果更優,說明采用這種沖奶方式是有科學依據的!
如上述試驗結果,簡單的一個加水順序,對沖調就有這么大的影響!因此,高山牧場駝奶建議家長們:一定要嚴格按照罐體的建議進行沖調,先加水,再加粉,否則沖調不當害了自己還不自知。